【热点新闻】中缅两国物流通关流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及解决方法
来源: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08 | 15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中缅物流通关涉及两国政策、流程、文化等多重差异,实际操作中易因细节疏漏或外部因素导致延误、额外成本甚至货物滞留。以下结合实操痛点,梳理常见问题及针对性解决方法:

一、文件准备类问题及解决方法

文件是通关的核心,任何瑕疵都可能触发查验或退单,占通关问题的 60% 以上。

1. 文件信息不一致或错误

具体表现

商业发票与提单的货值、品名不符(如申报 “建材” 实际为 “钢材”);

原产地证(FORM E)的 HS 编码与缅甸海关分类不一致;

包装清单未标注 IPPC 熏蒸标识(木质包装),导致货物被扣。

解决方法

标准化模板:使用中缅双语文件模板,明确要求 “货值、品名、HS 编码、包装信息” 四统一,由出口商、货代、进口商三方交叉审核。

预归类确认:提前通过缅甸海关 MACCS 系统提交 HS 编码预审,获取官方确认函(通常 1-2 个工作日)。

包装合规自查:木质包装需提前申请熏蒸证明,并在包装外侧清晰标注 IPPC 标识及熏蒸编号,附照片存档。

2. 特殊商品许可缺失

具体表现

食品未提前办理缅甸 FDA 认证,在仰光港被扣留;

电子产品因缺少 PTD 认证(缅甸邮电部),清关时被要求补办,延误 7-10 天。

解决方法

清单前置核查:根据商品类型梳理许可清单(如食品需 FDA + 清真认证,药品需缅甸卫生部批文),在签约前明确由进口商负责办理,附办理进度时间表。

加急通道备用:与当地代理合作,针对紧急货物申请 “许可预审 + 货物暂存保税仓” 模式(缅甸 2025 年新规允许 685 种商品免 MIC 入保税仓),待许可补齐后再清关。

二、清关流程类问题及解决方法

中缅清关流程涉及两国海关系统对接、人工查验等环节,易因流程衔接不畅导致延误。

1. 海关查验率高、耗时过长

具体表现

低申报商品(如玉石、奢侈品)被 100% 查验,开箱后因货值不符被移交海关稽查;

敏感商品(化学品、医疗器械)因缺乏检测报告,查验时间延长至 5-7 天。

解决方法

如实申报 + 凭证支撑:按实际货值申报,附采购合同、付款凭证作为佐证;敏感商品提前准备第三方检测报告(如 SGS 认证),随报关文件一并提交。

申请快速通道:通过与中缅海关签约 AEO(经认证的经营者)企业代理清关,可享受 “查验率降低 50%、优先放行” 待遇(瑞丽口岸 AEO 企业通关时效从 3 天缩至 1 天)。

2. 缅甸海关系统卡顿或操作延迟

具体表现

缅甸 MACCS 系统高峰期(每月月底)数据提交失败,导致预清关无法完成;

人工审核环节因语言障碍(中文文件未翻译),审核时间延长 2-3 个工作日。

解决方法

错峰申报 + 系统备份:避开缅甸海关月底、节假日前后的系统高峰,提前 2-3 天提交数据;同时通过代理预留 “人工窗口申报” 通道,系统故障时快速切换。

文件本地化翻译:所有中文文件需附缅甸语翻译件,由当地注册翻译机构盖章认证,避免因语言问题导致审核停滞。

三、政策与合规类问题及解决方法

缅甸政策调整频繁,跨境企业易因信息滞后导致合规风险。

1. 进口许可证(MIC)办理延误或失效

具体表现

2025 年缅甸外资企业 MIC 申请流程调整后,因未及时更新材料(如董事身份证明公证),办理时间从 7 天延长至 15 天;

MIC 许可范围与实际进口商品不符(如许可 “服装” 实际进口 “鞋类”),被认定为违规。

解决方法

政策跟踪机制:通过缅甸商务部官网、当地律所或商会(如中缅友好商会)实时获取政策更新,提前调整申请材料清单。

许可范围细化:申请 MIC 时明确商品 HS 编码范围,避免 “大类申报”(如将 “鞋类” 细化为 “运动鞋(HS 6403.19)”),附商品说明书佐证。

2. 关税优惠政策未充分利用

具体表现

未申请 FORM E 原产地证,导致本可享受零关税的橡胶制品按 30% 缴纳关税;

未满足 RCEP“区域价值成分≥40%” 要求,FORM E 被缅甸海关驳回。

解决方法

全链条合规规划:出口前与供应商确认原料来源(如东南亚原产原料占比),确保符合 RCEP 原产地规则;提前 3-5 天申请 FORM E,附原料采购凭证。

关税预审:通过缅甸海关 MACCS 系统提交 “关税预审申请”,获取官方预估关税单,避免因税率理解偏差导致的补税风险。

四、运输与口岸类问题及解决方法

中缅边境口岸拥堵、地缘风险等问题直接影响运输时效。

1. 口岸拥堵或临时关闭

具体表现

瑞丽 - 木姐口岸因节假日货车排队超过 5 公里,通关时效从 1 天延长至 3 天;

边境冲突导致清水河口岸临时关闭,货物滞留产生仓储费。

解决方法

错峰运输 + 备选口岸:避开中缅重大节假日(如缅甸泼水节 4 月 13-16 日),提前 1 周规划运输;同时预留畹町 - 九谷、打洛 - 勐拉等备选口岸,与代理签订 “口岸切换应急协议”。

地缘风险对冲:购买 “战争险 + 延误险”(保费约货值的 0.5%),约定口岸关闭超过 48 小时后启动转运方案(如从陆运改空运至仰光)。

2. 运输途中货物损坏或丢失

具体表现

缅甸境内路段(如曼德勒至仰光)路况较差,货车颠簸导致易碎品(电子产品)损坏;

散装货物因未加固,运输中丢失部分商品。

解决方法

包装加固 + 全程追踪:对易碎品采用 “木箱 + 泡沫缓冲” 包装,外贴 “易碎标识”;通过 GPS 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货物位置,每 6 小时更新运输状态。

保价运输:与物流公司签订保价协议(保价费率 0.3%-0.8%),明确货物损坏、丢失的赔偿标准及理赔流程,优先选择中缅合资物流公司(如中缅物流园旗下企业)。

五、沟通与代理类问题及解决方法

语言障碍、代理不专业是跨境物流的常见 “隐形障碍”。

1. 中缅双方沟通不畅

具体表现

缅甸海关要求补充文件时,因翻译不准确导致理解偏差(如 “原产地证” 误译为 “产地证明”);

进口商与中国出口商因付款条款(如信用证条款)理解不一致产生纠纷。

解决方法

组建双语团队:配备中缅双语联络员(优先选择缅籍华裔或有中国留学背景的缅甸员工),确保文件翻译、口头沟通的准确性。

条款书面化:所有沟通内容(如海关要求、付款条件)均以中英缅三语书面确认,由双方盖章存档,避免口头承诺导致的纠纷。

2. 代理选择不当导致服务缺失

具体表现

低价代理因缺乏缅甸本地资源,无法处理海关查验问题,导致货物滞留;

代理未及时更新政策,导致 MIC 申请材料遗漏。

解决方法

代理筛选标准:优先选择在中缅两国均有实体办公的代理(如云南瑞和锦程、缅甸仰光 YCDC 物流),要求提供近 3 年清关案例(含特殊商品操作经验)。

KPI 绑定协议:与代理签订服务协议,明确 “清关时效(如陆运清关≤2 天)、查验率、理赔响应时间” 等 KPI,约定未达标时的违约金(通常为服务费的 10%-20%)。

总结:关键应对原则

中缅物流通关问题的核心解决逻辑可概括为 “提前规划、合规优先、资源冗余、风险对冲”:

文件端:建立 “三方审核机制”,确保 100% 合规;

流程端:利用数字化工具(边互通 APP、MACCS 系统)提高效率,申请快速通道;

政策端:实时跟踪两国政策,通过预审、预归类降低合规风险;

运输端:预留备选方案,通过保险和保价转移风险;

合作端:选择专业代理,绑定服务 KPI,确保沟通顺畅。

通过系统化风险管控,可将中缅物流通关的问题发生率降低 60% 以上,显著提升供应链稳定性。







 

 



 

 


 

云南桀睿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专注于中缅进出口贸易服务,服务贯穿整个国际贸易流程:专业进出口报关、国际贸易结算、进出口单证办理、进出口物流配送、货物仓储、中缅专线物流等,全力打造成为“外贸门到门一条龙”的外贸综合服务体。

电话:4000-888-707 
传真:0692-4116315 
邮箱:yunnanjierui@163.com 
网址:www.jieruifwdr.com 
杨经理 手机:19526696809 QQ:2316541978

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 ☎4000-888-707

轮值经理:杨经理
手       机:195 2669 6809 
Q        Q:231 6541 978
联系邮箱:yunnanjierui@163.com

昆明地址:昆明市盘龙区白沙街50号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东国际大厦7楼A座703号
口岸地址:各口岸分公司均设在海关附近